【2022级】小学语文教育(0819)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小学语文教育

专业代码:570104K

入学要求及生源类型

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

生源类型

普通高招

修业年限与学历

修业年限

3年

 

学历

专科

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面向岗位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教育与体育大类( 57

所属专业类(代码):教育类(5701

 

所属行业

职业类别

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

教育(83)

小学教育教师(2-08-03-02)

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资格证初级

岗位能力分析表

 

岗位类别

岗位名称

岗位级别

岗位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

初级岗位

1.科学设计课堂学习次序的能力。 2. 充分运用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的能力。 3.实施课堂教育教学和课外辅导的能力。 4.对教育教学中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能力。 5.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能力。 6.协调、沟通、组织的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岗位

工作过程

能力

1. 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

1.1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特点; 1.2分析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3分析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1.4分析学生课程成绩结果。

1. 学习能力
2. 学情分析能力
3. 教材分析能力
4. 教法选择能力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小学语文教师

2.1教学目的 2.2 教学重点 2.3 教学难点 2.4教学过程 2.5作业处理 2.6板书设计 2.7教具 2.8实施课堂教学 2.9教学评价 2.10教学总结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实施能力
3. 教学评价能力
4. 创新能力

3. 班级管理

小学语文教师

3.1.制定好年度计划,做好总结工作; 3. 2.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班级常规管理机制和班级目标,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 4.做好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3.5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并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3. 6.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及时处理班内突发事件; 3. 7.做好班级的文化设计与布置; 3. 8.协调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3.9.经常与本班其他学科教师互通班级管理情况。

1. 沟通能力
2. 组织能力
3. 协调能力
4. 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以及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及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并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小学语文教师。

培养规格

 

类型

编号

具体内容

标签内容

素质规格

A1

热爱教育事业。

思政

A2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思政

A3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思政

A4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思政

A5

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思政

A6

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思政

A7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政

知识规格

B1

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B2

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专业知识

B3

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基础知识

B4

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专业知识

B5

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专业知识

能力规格

C1

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职业能力

C2

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综合能力

C3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综合能力

C4

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能力

C5

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专业能力

C6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职业能力

C7

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综合能力

C8

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专业能力

C9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综合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与培养规格映射关系

 

典型工作任务

能力

培养规格

1.学情分析

学习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6、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1.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6、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1.学情分析

教法选择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2.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教学设计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2.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教学实施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2.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教学评价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2.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创新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3.班级管理

沟通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6、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3.班级管理

组织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3.班级管理

协调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3.班级管理

管理能力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6、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毕业要求

日常行为规范和操行

1.学生必须按时参加系部、学院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集中授课、实训等均要进行考勤。

2.学生集中教学期间,上课不得迟到、早退,违者予以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要给予纪律处分。学生不请假或请假未批准而缺席者,按旷课处理。

3.学生缺席时数达到某门课程集中授课学时数三分之一的,不得参加本课程考试,应予重新学习。

4.各类课程考试一般不得请假。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必须于考试前提出请假和缓考申请,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方可缓考;未经批准擅自缺考,按旷考处理。旷考者不得参加补考,直接重新学习。

5.学生必须按时参加本专业统一安排的教育见习,并认真完成各项见习任务,填写见习手册,方可毕业。

学分

1.学分要求:必须取得本专业规定的152学分;

2.素质教育分要求:综合素质训练活动必须取得5学分,具体参照《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分获取项目表》;

3.技能考证考级:技能考证考级项目必须取得5学分。其中,必须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证书等级以办理教师资格证要求为准);必须取得一项专业相关职业资格中级证书。以上两个证书,在高中阶段已经取得的,可直接计相应学分;

4.公共选修模块:限选6学分(在所提供的课程中限选6学分)。

职业资格证书

1.技能考证考级:

技能考证考级项目必须取得5学分。其中,必须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在高中阶段已经取得的,可直接计相应学分。此外,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本专业学生考取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2. 技能过关:在各门课程考核合格的基础之上,毕业前需要进行9项技能专项考核。各项技能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技能的合格证书,方可毕业。

 

序号

证书名称

证书等级

颁证机构

学分

1

教师资格证初级

新利体育网站首页官网盟教育局

2.0

2

家庭教育指导师

2.0

3

儿童专注力训练师

1

2.0

4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1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

5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2

教育部考试中心

3.0

6

自治区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1

教育部

2.0

7

全国英语四级证书

4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

3.0

8

全国英语六级证书

6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

4.0

9

汽车驾驶证

1

2.0

10

普通话合格证书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0

11

创业培训

1

2.0

12

生涯规划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

东北师大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

13

书法等级证书(社会艺术水平1-5级)

1

2.0

14

九项技能达标证

1

1.0

15

其他专业相关资格证书(中级)

1

1.0

毕业要求及指标点

 

编号

毕业要求

培养规格

1

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A1, A2, A3, A5, A7, B3, C2, C4

2

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专业性;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与教育观。

A1, A2, A3, A5, B1, B3, C4

3

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现代教育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B1, B2, B3, B5, C3, C5, C6, C7, C8

4

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小学生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科学运用专业知识及合理利用资源,创设适宜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教学评价能力。

B2, B5, C1, C4, C5, C6, C7, C9

5

班级指导: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创设良好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为人师表,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A2, A5, A7, B3, C1, C3, C9

6

综合育人:理解小学生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理解环境育人价值,了解小学校园文化和日常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A3, A7, B2, B3, B5, C1, C4, C6, C9

7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B4, B5, C1, C2, C4, C6, C8

8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有积极的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地组织、参与团队协作活动。

A4, A7, C9

 

编号

毕业要求

指标点编号

指标点内容

培养规格

1

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A1, A2, A3, A5

1.2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A2, A3, A5, A7, C4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A1, A2, A3, B3, C2

2

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专业性;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与教育观。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A1, A2, A3, A5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B3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B1, B3, C4

2.4

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个体差异。

A1, A3, A5

3

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现代教育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B1, B2, B3, C8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B2, B5, C5

3.3

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特殊需要,掌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C3, C8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B2, B5, C5, C6, C7

4

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小学生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科学运用专业知识及合理利用资源,创设适宜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教学评价能力。

4.1

理解与应用《新课标》精神的能力

B2, B5, C5, C6, C7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C1, C5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C5, C9

4.4

能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与评价,能够对各类教育活动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C4, C5, C7, C9

5

班级指导: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创设良好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为人师表,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5.1

掌提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及方法。

C1, C9

5.2

能够建立适宜的班级秩序和活动常规,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C1, C3, C9

5.3

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A7, B3, C3, C9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A2, A5, A7, C9

6

综合育人:理解小学生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理解环境育人价值,了解小学校园文化和日常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B3, B5, C1, C9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A3, A7, C1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B2, B3, C4, C9

6.4

能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有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C6, C9

7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C2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B4, B5, C2, C6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B4, C1, C4, C8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C2, C8

8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有积极的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地组织、参与团队协作活动。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A7, C9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A4, A7, C9

课程体系及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体系框架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产业核心岗位技术技能培养目标,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学历课程+证书课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小学语文教育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设置必修与选修结合、公共选修课与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及职业综合素质结合的课程体系;

2.课程思政融入

公共基础课侧重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培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立足学科特色和优势,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把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专业拓展类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探索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学生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见习实习等活动将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劳动精神、创新创业等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3.课程体系结构图

专业课程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原则,从培养职业认知、职业兴趣开始,到单项能力的培养,再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原则,从培养职业认知、职业兴趣开始,到单项能力的培养,再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示意

 

序号

课程类别

性质

代码

名称

是否核心课程

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03

形势与政策

2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04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3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05

创新创业基础(理论)

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06

体育I

5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07

体育II

6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08

体育选项I

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09

体育选项II

8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11

大学英语/日语I

9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12

大学英语/日语II

10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14

军事理论

12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17

劳动教育

13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19

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

1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1

大学英语/日语(选项)I

16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2

大学英语/日语(选项)II

1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3

思想道德与法治

18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5

信息技术I

20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6

信息技术II

2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7

安全教育

22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8

军事训练(入学教育)

23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90000132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4

公共基础课

任选

1900001331

公选(艺术)

25

公共基础课

任选

1900001332

公选(素养)

26

公共基础课

任选

1900001333

公选(四史)

27

专业基础课

限选

1908051301

教师书写技能(一)

28

专业基础课

限选

1908051302

教师书写技能(二)

29

专业基础课

限选

1908051303

汉字书写(笔画)

30

专业基础课

限选

1908051304

汉字书写(笔画)

31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06

普通心理学

32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07

基础写作(一)

33

专业基础课

限选

1908051308

基础写作(二)(应用文体)

34

专业基础课

限选

1908051309

现代教育技术

35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11

教师口语

36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14

现代汉语(一)

37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15

现代汉语(二)

38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20

中国现代文学(一)

39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21

中国现代文学(二)

40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33

教育学

41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908051334

教育心理学

42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16

古代汉语(一)

43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17

古代汉语(二)

44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18

文学概论(一)

45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19

文学概论(二)

46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2

中国当代文学

47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一)

48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二)

49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三)

50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四)

51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52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8

外国文学(一)

53

专业核心课

必修

1908051329

外国文学(二)

54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12306

古筝

55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12306A

古筝2

56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12325

儿童哲学

57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12326

职业形象设计

58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12328

儿童影视作品赏析

59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12336

儿童专注力训练

60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1

教育政策法规

61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2

社交礼仪(职业礼仪)

62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3

中国文化概论

63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4

美学教育

64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5

形式逻辑

65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6

品读《论语》

66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8

儿童文学

67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052309

中国古代诗文名篇诵读

68

专业拓展课

任选

1908102323

幼儿棋类游戏(围棋)

69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11360

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70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51330

技能考证考级学习领域

71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51331

毕业设计

72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51350

认识实习1

73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51351

认识实习2

74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51352

认识实习3

75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51353

认识实习4

76

专业综合课

必修

1908051354

岗位实习

专业课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的映射关系

 

典型工作任务

能力

专业核心课

1.学情分析

学习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学情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教材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教法选择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2.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教学设计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教学实施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教学评价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3.班级管理

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组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协调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管理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专业课程、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映射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专业核心课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1.2.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1.3.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专业性;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与教育观。

2.1.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2.2..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2.3.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2.4.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个体差异。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3.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现代教育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3.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3.2.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3.3.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特殊需要,掌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3.4.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4.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小学生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科学运用专业知识及合理利用资源,创设适宜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教学评价能力。

4.1.理解与应用《新课标》精神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4.2.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4.3.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4.4.能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与评价,能够对各类教育活动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5.班级指导: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创设良好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为人师表,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5.1.掌提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及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5.2.能够建立适宜的班级秩序和活动常规,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5.3.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5.4.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6.综合育人:理解小学生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理解环境育人价值,了解小学校园文化和日常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6.1.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6.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6.3.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6.4.能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有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7.1.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7.2.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7.3.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7.4.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有积极的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地组织、参与团队协作活动。

8.1.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8.2.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一)【1908051323】
外国文学(一)【1908051328】
中国古代文学(三)【1908051325】
古代汉语(一)【1908051316】
中国古代文学(二)【1908051324】
古代汉语(二)【190805131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08051327】
外国文学(二)【1908051329】
文学概论(二)【1908051319】
文学概论(一)【1908051318】
中国古代文学(四)【1908051326】
中国当代文学【1908051322】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分配

学期周学时

考核方式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1 2 1 2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03

形势与政策

必修

理论课

1

32

32

0

2

2

2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04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必修

理论+实践

1

18

9

9

1-9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05

创新创业基础(理论)

必修

理论课

1

18

18

0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06

体育I

必修

实践课

2

32

2

30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07

体育II

必修

实践课

2

36

0

36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08

体育选项I

必修

实践课

2

36

0

36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09

体育选项II

必修

实践课

2

36

0

36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11

大学英语/日语I

必修

理论课

2

32

32

0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12

大学英语/日语II

必修

理论课

2

36

36

0

2

考试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

理论+实践

2

32

16

16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14

军事理论

必修

理论课

2

36

36

0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17

劳动教育

必修

理论课

1

16

16

0

1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19

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

必修

实践课

5

0

0

0

1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必修

理论+实践

1

16

16

0

2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1

大学英语/日语(选项)I

必修

理论课

2

36

36

0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2

大学英语/日语(选项)II

必修

理论课

2

36

36

0

2

考试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3

思想道德与法治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46

8

3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理论+实践

2

36

36

0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5

信息技术I

必修

理论+实践

2

32

16

16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6

信息技术II

必修

理论+实践

2

40

20

20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7

安全教育

必修

理论+实践

1

18

18

0

1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8

军事训练(入学教育)

必修

实践课

3

168

0

168

3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2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46

8

3

考试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31

公选(艺术)

任选

理论课

2

36

18

18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32

公选(素养)

任选

理论课

2

36

18

18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900001333

公选(四史)

任选

理论课

2

36

18

18

2

考查

公共基础课

小计

共26门

52

958

521

437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1

教师书写技能(一)

限选

理论+实践

1

18

0

18

1

考查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2

教师书写技能(二)

限选

实践课

1

16

0

16

1

考查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3

汉字书写(笔画)

限选

实践课

1

18

0

18

1

考查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4

汉字书写(笔画)

限选

实践课

1

18

0

18

1

考查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6

普通心理学

必修

理论课

3

48

24

24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7

基础写作(一)

必修

理论+实践

2

36

18

18

2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8

基础写作(二)(应用文体)

限选

理论+实践

2

32

14

18

2

考查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09

现代教育技术

限选

理论课

2

36

12

24

2

考查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11

教师口语

必修

理论+实践

2

36

12

24

2

考查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14

现代汉语(一)

必修

理论+实践

3

48

24

24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15

现代汉语(二)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0

24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20

中国现代文学(一)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0

24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21

中国现代文学(二)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0

24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33

教育学

必修

理论+实践

3

48

24

24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908051334

教育心理学

必修

理论课

2

36

24

12

2

考试

专业基础课

小计

共15门

32

552

242

310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16

古代汉语(一)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6

18

0

0

3

0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17

古代汉语(二)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6

18

0

0

0

3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18

文学概论(一)

必修

理论+实践

2

36

18

18

0

0

2

0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19

文学概论(二)

必修

理论+实践

2

36

18

18

0

0

0

2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2

中国当代文学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0

24

0

0

0

3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3

中国古代文学(一)

必修

理论+实践

3

48

24

24

3

0

0

0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4

中国古代文学(二)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0

24

0

3

0

0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5

中国古代文学(三)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0

24

0

0

3

0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6

中国古代文学(四)

必修

理论+实践

3

54

30

24

0

0

0

3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必修

理论+实践

4

72

36

36

0

0

0

4

0

0

考查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8

外国文学(一)

必修

理论+实践

2

54

36

18

0

0

0

2

0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1908051329

外国文学(二)

必修

理论+实践

2

36

24

12

0

0

0

0

2

0

考试

专业核心课

小计

共12门

33

606

348

258

专业拓展课

1908012306

古筝

任选

实践课

2

36

0

36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12306A

古筝2

任选

实践课

2

36

0

36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12325

儿童哲学

任选

理论课

2

36

36

0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12326

职业形象设计

任选

理论+实践

2

36

18

18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12328

儿童影视作品赏析

任选

理论+实践

1

18

0

18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12336

儿童专注力训练

任选

理论+实践

2

36

18

18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1

教育政策法规

任选

理论课

1

18

12

6

1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2

社交礼仪(职业礼仪)

任选

理论+实践

2

36

12

24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3

中国文化概论

任选

理论课

2

36

18

18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4

美学教育

任选

理论课

2

36

18

18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5

形式逻辑

任选

理论课

2

36

24

12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6

品读《论语》

任选

理论课

2

36

18

18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8

儿童文学

任选

理论+实践

2

36

20

16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052309

中国古代诗文名篇诵读

任选

理论+实践

2

36

18

18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1908102323

幼儿棋类游戏(围棋)

任选

实践课

2

36

0

36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

小计

共15门

4

72

36

36

专业综合课

1908011360

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必修

实践课

1

0

0

0

1-1

考查

专业综合课

1908051330

技能考证考级学习领域

必修

实践课

5

0

0

0

1-1

考查

专业综合课

1908051331

毕业设计

必修

实践课

4

104

0

104

1-12

考查

专业综合课

1908051350

认识实习1

必修

实践课

0.2

0

0

0

1-1

考查

专业综合课

1908051351

认识实习2

必修

实践课

0.2

0

0

0

1-1

考查

专业综合课

1908051352

认识实习3

必修

实践课

0.2

0

0

0

1-1

考查

专业综合课

1908051353

认识实习4

必修

实践课

0.4

0

0

0

1-2

考查

专业综合课

1908051354

岗位实习

必修

实践课

20

600

0

600

1-16

考查

专业综合课

小计

共8门

31

704

0

704

全部课程

总计

共76门

152

2,892

1,147

1,745

学分统计

 

课程类别

课程数量

学时小计

学分小计

学分分配

必修

限选

任选

公共基础课

26

958

52

46

0

6

专业基础课

15

552

32

24

8

0

专业核心课

12

606

33

33

0

0

专业拓展课

15

72

4

0

0

4

专业综合课

8

704

31

31

0

0

总计

76

2,892

152

134

8

10

学时统计

 

课程类别

课程数量

学分小计

学时小计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理论占比 (%)

实践占比 (%)

必修

限选

任选

公共基础课

26

52

958

521

437

54.38

45.62

850

0

108

专业基础课

15

32

552

242

310

43.84

56.16

414

138

0

专业核心课

12

33

606

348

258

57.43

42.57

606

0

0

专业拓展课

15

4

72

36

36

50

50

0

0

72

专业综合课

8

31

704

0

704

0

100

704

0

0

总计

76

152

2,892

1,147

1,745

39.66

60.34

2,574

138

180

毕业设计安排

1.毕业设计学分:本专业毕业设计作为必修课程进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4学分,教学时长4周,一般安排在毕业学年实施。

2.毕业设计安排:本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为设计教学活动教案,随顶岗实习同步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性、实用性。毕业设计全阶段由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及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指导与评价。考核等级按照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评定。

3.毕业设计组织:实习前,由各教研室及实习实训管理科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与要求,并为学生指定指导教师。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按照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形成体现小学教学工作任务的毕业设计成果。毕业设计完成后应填写毕业设计手册,并由系、专业统一组织评定。

岗位实习安排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在第二至五学期集中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6学期。通过实习让学生感受企业(小学)的真实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前一个月,由系部专业教研室相关负责人及教师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共同负责联系学生实习企业,根据实习企业落实情况,制定实习计划,落实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学校专任教师为辅,并召开学生实习动员会议,对实习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实习的目标、实习任务、实习考核要求、实习注意事项。

实习期间,每个小学指定一名校内专任教师作指导教师,采用定点或者巡回指导的方式,负责学生认识实习、岗位实习手册、实习报告的收集和评价及与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联络、协调等工作。企业根据学生实习部门情况指派责任心强、素质高和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并负责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评价。

主要课程内容

公共基础课

 

课程名称

【1900001303】形势与政策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04】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9

实践学时

9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05】创新创业基础(理论)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06】体育I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2

实践学时

30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07】体育II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08】体育选项I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09】体育选项II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11】大学英语/日语I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12】大学英语/日语II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14】军事理论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17】劳动教育

总学时

16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19】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5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学时

16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1】大学英语/日语(选项)I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2】大学英语/日语(选项)II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3】思想道德与法治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46

实践学时

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5】信息技术I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6】信息技术II

总学时

40

理论学时

20

实践学时

20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7】安全教育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8】军事训练(入学教育)

总学时

168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46

实践学时

8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31】公选(艺术)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32】公选(素养)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0001333】公选(四史)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

【1908051301】教师书写技能(一)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限选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02】教师书写技能(二)

总学时

16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限选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03】汉字书写(笔画)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限选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04】汉字书写(笔画)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限选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06】普通心理学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07】基础写作(一)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08】基础写作(二)(应用文体)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14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限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09】现代教育技术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2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限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11】教师口语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2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14】现代汉语(一)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15】现代汉语(二)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20】中国现代文学(一)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21】中国现代文学(二)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33】教育学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34】教育心理学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12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专业核心课

 

课程名称

【1908051323】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一)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24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沟通能力
3.协调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3.3. 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特殊需要,掌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4.1. 理解与应用《新课标》精神的能力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1.先秦文学概述
2.2.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3.3.《诗经》
4.5.先秦叙事散文
5.6.先秦诸子散文
6.4.《楚辞》

教学要求

1.1. 注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2. 注意以史学脉络文学批评理论来赏读文学作品。
3.3. 课内精读细读与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
4.4. 学会搜集、整理、运用网上、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开展自学和研讨,把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程名称

【1908051324】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二)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24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沟通能力
3.协调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3.3. 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特殊需要,掌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4.1. 理解与应用《新课标》精神的能力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1.秦汉文学概述
2.2.汉赋
3.3.汉代散文《史记》《汉书》
4.4.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
5.5.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6.6.建安文学
7.7.正始文学——竹林七贤
8.8.太康文学
9.9.南北朝文学

教学要求

1.4. 学会搜集、整理、运用网上、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开展自学和研讨,把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2.1. 注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3.2. 注意以史学脉络文学批评理论来赏读文学作品。
4.3. 课内精读细读与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

 

课程名称

【1908051328】

课程名称

外国文学(一)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18

学分

2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学评价能力
3.创新能力
4.沟通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从古希腊、古罗马到19世纪浪漫主文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概况,并对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示范性分析。

教学要求

1.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课程名称

【1908051318】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一)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学分

2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法选择能力
3.教学实施能力
4.教学评价能力
5.创新能力
6.组织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2.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2.4. 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个体差异。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文学的社会属性
2.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3.文学体裁
4.文学创作的过程
5.文学的特征
6.绪论

教学要求

1.课后: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2.课前:1.预习相关课程内容。2.阅读教师要求阅读的文学作品。
3.课中:1.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2.记好课堂笔记。3.每学期旷课三分之一课时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课程名称

【1908051329】

课程名称

外国文学(二)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12

学分

2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学评价能力
3.创新能力
4.沟通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包括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概况,并对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示范性分析。

教学要求

1.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课程名称

【1908051326】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四)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24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法选择能力
3.教学实施能力
4.教学评价能力
5.教学设计能力
6.沟通能力
7.协调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2.4. 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个体差异。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3.3. 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特殊需要,掌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4.1. 理解与应用《新课标》精神的能力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第四章 清代戏曲
2.第五章《长生殿》与《桃花扇》
3.第六章 清代诗词/ 第七章 清代散文/ 第八章 清代讲唱文学与民间歌曲
4.近代文学
5.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线索,重点讲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
6.第二章 关汉卿与《窦娥冤》
7.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8.第四章 其他杂剧作家介绍\ 第五章南戏
9.第六章 元代诗文 第七章 元代散曲
10.第七编 明代文学概述
11.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杂剧的发展
12.第一章 《三国演义》
13.第二章《水浒传》
14.第三章《西游记》
15.第四章《金瓶梅》及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16.第五章 明代短篇小说
17.第六章 明代戏剧
18.第七章 汤显祖《牡丹亭》
19.第八章 明代诗歌
20.第八编 清代文学概述
21.第一章《聊斋志异》
22.第二章《儒林外史》
23.第三章《红楼梦》

教学要求

1.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2.了解这一时期戏剧的主要作家作品体系。 理解时代背景、个人遭际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3.掌握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会分析戏曲中的人物形象。
4.掌握这一时期散曲的风格特色。 掌握散曲的内容和特点。 能分析散曲的特点和内容
5.了解这一时期小说、戏剧的主要作家作品体系。 理解时代背景、个人遭际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6.掌握小说主要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能够分析主要作品的人物性格。能够和现实审美相结合把握作品
7.了解这一时期诗词主要作家作品体系。 理解时代背景、个人遭际和诗歌创作的关系。 掌握诗歌的风格特点
8.理解本时期散文的体系。 掌握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的要点。

 

课程名称

【1908051317】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二)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18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法选择能力
3.沟通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论语十则 侍坐》 虚词和句式 概述 虚字 “之”的用法、“之”的用法
2.《秋水》虚字“莫”的用法、 虚字“诸”的用法
3.《 季氏将伐颛臾》 虚字“其”的用法、虚字“其”的用法
4.《论语十则 子路从而后》 虚字“者”的用法、 虚字“所”的用法
5.《论语十则 子路从而后》
6.《礼记 大同》 虚字“是”的用法、虚字以”的用法、虚字“然”的用法
7.《许行》 虚字“夫”的用法、虚字“何”的用法、虚字“或”的用法
8.常见的习惯句式
9.《天论》
10.古书的注音
11.古文今译
12.音韵

教学要求

1.课后,须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仍存有疑问,积极与老师沟通、请益。
2.课前要求提前预习,完成相应任务。
3.课中,认真听讲、记笔记,并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

 

课程名称

【1908051322】

课程名称

中国当代文学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24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法选择能力
3.教学实施能力
4.教学设计能力
5.教学评价能力
6.协调能力
7.沟通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家和作品选,以文学史为线索,侧重对文本进行分析、评价。

教学要求

1.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课程名称

【1908051319】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二)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学分

2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法选择能力
3.教学实施能力
4.教学评价能力
5.创新能力
6.组织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2.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2.4. 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个体差异。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文学批评
2.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3.文学的创作方法和风格流派
4.文学鉴赏
5.文学创作的过程

教学要求

1.课后: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2.课前:1.预习相关课程内容。2.阅读教师要求阅读的文学作品。
3.课中:1.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2.记好课堂笔记。3.每学期旷课三分之一课时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课程名称

【1908051316】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一)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18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教法选择能力
2.学习能力
3.沟通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总体介绍及要求
2.无逸
3.汉字的性质和演变
4.郑伯克段于鄢
5.齐桓公伐楚 汉字的形体构造
6.宫之奇谏假道 汉字的形体构造
7.晋灵公不君
8.齐晋鞌之战
9.召公谏弭谤
10.冯谖客孟尝君
11.触龙说赵太后
12.伯乐建九方皋
13.论语

教学要求

1.课前要求提前预习,完成相应任务。
2.课中,认真听讲、记笔记,并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
3.课后,须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仍存有疑问,积极与老师沟通、请益。

 

课程名称

【1908051327】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36

学分

4

考核方式

考查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学情分析能力
3.教材分析能力
4.教法选择能力
5.教学设计能力
6.教学实施能力
7.教学评价能力
8.创新能力
9.沟通能力
10.协调能力
11.组织能力
12.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2.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2.4. 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个体差异。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3.3. 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特殊需要,掌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4.1. 理解与应用《新课标》精神的能力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4.4. 能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与评价,能够对各类教育活动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5.1. 掌提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及方法。
5.2. 能够建立适宜的班级秩序和活动常规,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5.3. 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6.4. 能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有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第八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2.第二章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3.第九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4.第六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5.第七章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6.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
7.第十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8.第十章 小学语文练习课教学
9.第四章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10.第五章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
11.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基本理念
12.各类文体的教材特点和教法指导: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1.1.能教小学生正确发音、拼音和书写汉语拼音?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2.1.能解读小学语文课文 2.会设计较好的教案? 3.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
3.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2.做常见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分析? 3.设计识字教学
4.1.能组织引导小学生展开口语交际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5.1.掌握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方法? 2. 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识字、
6.1.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 3.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7.备课 文本解读 能准确解读文本
8.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9.教学设计 能设计比较规范的教案
10.了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了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内涵
11.上课? 课堂组织? 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说课 能对任意指定的小学语文课文说课? 听课、评课
12.作文及作文讲评? 1.能写“下水”作文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1908051325】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三)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24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是否核心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1. 学情分析
2. 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3. 班级管理

工作任务

能力

1.学习能力
2.教法选择能力
3.教学实施能力
4.教学设计能力
5.教学评价能力
6.沟通能力
7.协调能力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1. 具有从教意愿,喜欢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2. .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2.3. 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愿意支持和引领学生的成长。
3.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知识、艺术欣赏和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注重各类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基本做到融会贯通。
3.2. 熟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要求和基本原则。
3.3. 熟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特殊需要,掌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4. 了解小学生学习各领域知识的横向联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专业的教学知识,掌握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4.1. 理解与应用《新课标》精神的能力
4.2. 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4.3. 能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4. 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6.1. 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熟知小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特点与规律。
6.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
6.3. 能有效利用学校学习环境和课堂,发挥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7.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与时俱进地制定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 能主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7.3.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教科研与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
7.4.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在保教实践中批判性地反思改进。
8.1. 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能就保教问题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2. 能与团队领导、同事、教研员等其他成员有效配合、合作学习。

课程目标

A1:热爱教育事业。
A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A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A5: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1:掌握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必备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精神。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C4: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C8: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C9: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

1.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线索,重点讲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
2.第四编 唐代文学 概说 历史概况及文学概况
3.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4.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5.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派
6.第四章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7.第五章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8.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9.第七章 中唐诗歌
10.第八章 晚唐诗歌
11.第九章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12.第十章 唐代传奇和变文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概说
14.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第二章 北宋前期词人
16.第三章 苏轼
17.第四章 北宋后期诗词
18.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19.第六章 陆游
20.第七章 辛弃疾
21.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22.第九章 话本 第十章 辽金文学

教学要求

1.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主体风貌。 理解历史对文学的影响。 掌握隋唐五代时期诗词的风格特色、内容及作品
2.分析诗词的情感和内容。能运用与作品思想内容一致的情感朗读诗歌。
3.了解本时期散文的体系。 理解个人遭际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掌握各种散文的要点。
4.唐代历史概况及文学概况介绍
5.了解宋代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的关系。 掌握宋词、宋诗的风格特色。掌握诗歌内容和特点。
6.了解宋代散文发展及作家作品分析

专业综合课

 

课程名称

【1908011360】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30】技能考证考级学习领域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5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31】毕业设计

总学时

104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04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4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50】认识实习1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0.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51】认识实习2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0.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52】认识实习3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0.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53】认识实习4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0.4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1354】岗位实习

总学时

600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600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20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专业拓展课

 

课程名称

【1908012306】古筝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12306A】古筝2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12325】儿童哲学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12326】职业形象设计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12328】儿童影视作品赏析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12336】儿童专注力训练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1】教育政策法规

总学时

18

理论学时

12

实践学时

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1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2】社交礼仪(职业礼仪)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2

实践学时

24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3】中国文化概论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4】美学教育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5】形式逻辑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12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6】品读《论语》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8】儿童文学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20

实践学时

1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052309】中国古代诗文名篇诵读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18

实践学时

18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1908102323】幼儿棋类游戏(围棋)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6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性质

任选

学分

2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实施保障

师资队伍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通过"内培外引,青蓝工程,双师培养,名师引领,挂职锻炼"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结成师徒共进小组,梯队式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专业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区级二等奖、国赛三等奖等荣誉。

1.专任教师条件:

①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②具有小学教育岗位工作经历或实践锻炼经历,熟悉幼教业务;

③精通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娴熟;

④具有较强的教研与科研能力。

2.兼职教师条件:

①具有5年以上小学教育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③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与指导能力;

④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3.为了指导本专业的建设,实现校企合作,特邀请本专业的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

教学设施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依托专业群发展,建设完善了资源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

1.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是“二元融合、三环紧扣、四阶递进”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利支撑。按照环境建设多元化、实践场所职业化、课程教学理实化等要求,适应工学课程“教、学、做”的需要,建设满足课程需要的多功能专业实训室,从而建设“产、学、教”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基于小学语文教师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训管理制度,以保障“二元融合、三环紧扣、四阶递进”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突出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2.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实训室建设是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室应能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模拟的幼儿园环境,从而使学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小学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课程教学应在相关专业实训室中或在实际的小学工作环境中进行,使学生能学做合一。具备的主要实训室有:书法室、试讲教室、智慧教室、理实一体教室实训室等。

此外,本着“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场所职业化”的原则,专任教师与小学兼职教师共同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设计并建设了理实一体教室、智慧教室,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感受小学课堂教育环境。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满足在校生见习与实习需求,并对校外实训基地质量进行常态化考核。新利体育网站首页官网盟内遴选了十余所小学。

 

实训室名称

书法教室:322

面积

100.6

工位数

48 个

实训功能

服务课程

[1908051301]教师书写技能(一)
[1908051302]教师书写技能(二)
[1908051303]汉字书写(笔画)
[1908051304]汉字书写(笔画)

实训项目

(1)硬笔书法
(2)软笔书法
(3)粉笔字

支撑的培养规格

(A7)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4)了解本学科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C7)具有解读、分析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支撑的岗位能力

(1)教学实施能力

设备名称

设备规格  

设备数量

单位

备注

仿古书法卓凳  

140cm*60cm*75cm     

24

 

 

实训室名称

课件制作实训室:325

面积

141.81

工位数

50 个

实训功能

服务课程

[1908051309]现代教育技术

实训项目

(1)课件制作

支撑的培养规格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支撑的岗位能力

(1)教学实施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

设备名称

设备规格  

设备数量

单位

备注

电脑  

    

49

 

课件制作电脑椅子  

    

49

 

课件制作电脑桌  

100*50     

48

 

 

实训室名称

理实一体教室(一)101

面积

71.84

工位数

48 个

实训功能

服务课程

[1908051311]教师口语

实训项目

支撑的培养规格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支撑的岗位能力

(1)沟通能力
(2)组织能力
(3)协调能力

设备名称

设备规格  

设备数量

单位

备注

 

实训室名称

理实一体教室2(102)

面积

71.84

工位数

48 个

实训功能

服务课程

[1808051324]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实训项目

支撑的培养规格

(C5)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认知特点,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C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

支撑的岗位能力

(1)学情分析能力
(2)教材分析能力
(3)教法选择能力
(4)教学设计能力
(5)教学实施能力
(6)教学评价能力

设备名称

设备规格  

设备数量

单位

备注

 

实训室基地名称

新利体育网站首页官网一小

合作企业

合作类型

用途

跟岗实习

岗位能力

1) 教学实施能力
2) 教学评价能力
3) 教学设计能力
4) 学情分析能力
5) 教材分析能力
6) 教法选择能力
7) 沟通能力
8) 组织能力
9) 协调能力

培养规格

A1)热爱教育事业。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C1)具有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C2)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观念。

 

实训室基地名称

新利体育网站首页官网二小

合作企业

合作类型

紧密合作

用途

跟岗实习

岗位能力

1) 学情分析能力
2) 教材分析能力
3) 教法选择能力
4) 教学设计能力
5) 教学实施能力
6) 教学评价能力
7) 沟通能力

培养规格

A1)热爱教育事业。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实训室基地名称

永联二小

合作企业

合作类型

紧密合作

用途

跟岗实习

岗位能力

1) 教材分析能力
2) 教法选择能力
3) 教学设计能力
4) 学情分析能力
5) 教学实施能力
6) 教学评价能力

培养规格

A1)热爱教育事业。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实训室基地名称

爱国一小

合作企业

合作类型

紧密合作

用途

跟岗实习

岗位能力

1) 学情分析能力
2) 教材分析能力
3) 教法选择能力
4) 教学设计能力
5) 教学实施能力
6) 教学评价能力

培养规格

A1)热爱教育事业。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实训室基地名称

都林二小

合作企业

合作类型

紧密合作

用途

跟岗实习

岗位能力

1) 教学评价能力
2) 学情分析能力
3) 教材分析能力
4) 教法选择能力
5) 教学设计能力
6) 教学实施能力

培养规格

A1)热爱教育事业。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实训室基地名称

合展小学

合作企业

合作类型

紧密合作

用途

跟岗实习

岗位能力

1) 学情分析能力
2) 教材分析能力
3) 教法选择能力
4) 教学设计能力
5) 教学实施能力
6) 教学评价能力

培养规格

A1)热爱教育事业。
A3)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B2)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
B5)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具备初步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

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教材编写、出版、选用、认定的有关文件规定,每 3 年修订1次教材,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首先,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2019〕3号),鼓励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要求其教材内容、编排等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实时性。其次,选用本专业最前沿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与技能竞赛、教师资格证考试相结合,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最后,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发展编写校本教材,保证教师所编写教材及讲义能够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2.参考资料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制度、新法规、新业务、新产品、新做法的图书资料与电子杂志等,达到生均纸质图书不低于 30 册。

3.网络资源

网络学习空间: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教师发出的教学视频和PPT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与练习。

Mooc、智慧职教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大量信息,扩充课程内容、补充相关知识。

系列教学资源:使用平台配套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同时将其它平台同类型的资源引入,或者自己创建相应资源引入。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网址

1

国家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http://www.icourses.cn

2

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

3

智慧职教平台

https://zjy2.icve.com.cn/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计划

校企联合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注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加强学生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的计划与管理,建立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建设,与盟内外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实习机构提供的实习资源,将已接受一学期专业学习的在校学生分配到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与岗位实习。学生通过实习将已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亲身感受企业氛围、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实景

继续学习和深造建议

1.学历提升:经过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习。

2.岗位拓展:经过继续学习,可拓展到学前教育行业、书法培训行业、口才培训行业、儿童围棋教育行业、古筝培训行业等。

Baidu
map